<<东北流人考>>主要讲的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6:43:31

文化流人是清代从中原流入东北为官吏或士子、掌握有较高文化或某些专长的人。因其原有的地位和特长他们在流放地或者被聘用从事某些文化活动或者自由从事某些文化教育职业多半受到当地人的礼遇和尊重。文化流人不仅开拓了北疆文化新风而且在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清初随着文化流人不断被放逐到东北这里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当时以函可和“冰天诗社”、吴兆骞和“七子之会”为代表的文化流人面对凄苦的边塞生活常以诗歌创作的形式发出对时世的感叹和对流放生活的感触也包括对边疆风习、人民生活的介绍、赞美和对历史的记载。这种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再现了清初特定历史环境下东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掀开了东北地域文化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函可是东北诗歌创作的开拓者、奠基者他于顺治五年四月被流放到沈阳。在长达12年的流放生活中他广泛结交文化流人、隐逸之士组织诗社互相酬唱写下许多感叹时世、抒发情怀、怀念故土的诗篇。他所创办的“冰天诗社”以“聊借雪窖之余生用续东林之胜事”“尽东西南北之冰魂洒古往今来之热血”为宗旨首开东北文化史上文人结社之风加强了辽东诗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清初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

  吴兆骞于顺治十四年十一月被流放宁古塔。他谪居宁古塔23年壮丽的边塞风光、穷苦的流放生活、奇异的边疆民族、烽烟涌动的抗俄斗争使其视野更加开阔生活更加充实也赋予其创作以更新的素材。康熙四年他联络张缙彦、姚琢之、钱威、钱虞仲、钱方叔、钱丹季等结成诗社即所谓的“七子之会”。他们“分题角韵月凡三集”。与同时代诗人所不同的是吴兆骞不仅赞美边塞的风光记述边疆各族人民独特的风习、生活还真实地记述了抗俄斗争的情况他所留下的与抗俄斗争有关的诗篇有50多首。

  此外在东北诗坛上还有诸如方拱干、方孝标、方亨咸、张贲、杨越、戴梓、戴亨、方登峄、方式济、方观承、陈梦雷等人。他们的诗歌特点是对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东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观察较细反映比较充分。其中张贲的《宁古塔杂诗二十二首》以诗的形式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宁古塔地区的民族、风习、山水、古迹、狩猎以及抗俄斗争等内容开此后同类纪事诗之先河。

  文化流人还广泛参与方志与笔记的撰述丰富了东北地域文化的底蕴为后人研究东北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明以前有关东